“日春千万现金寻茶王”酿成群体事件带来的思考
2022-12-13 15:07:30 作者:赵光辉 来源: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网友评论 0 条
今日焦点关注
不久前,茶行业被“日春茶王事件”搅得沸沸扬扬——福建日春股份公司“千万现金寻武夷茶王”因涉嫌造假,激起茶农公愤,酿成群体事件。在武夷山市政府和公安部门介入后,才有一个妥善的解决。现在风波平息了,茶行业需要反思为什么一家企业拿出上千万的资金组织斗茶赛,却落得里外不是人?对斗茶赛事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它?今后斗茶赛事该如何守正创新?这些问题无疑都是值得行业认真思考、并加以改善提升。
复盘“日春茶王赛事件”的全过程发现,这个事件的发生与日春公司组织能力低下、危机处理不当有着直接关系。最初,由于组织方的问题出现了大量中奖连号,引发参赛茶农质疑,大家对赛事过程的不透明、可能存在茶样虚拟号意见很大。面对茶农合理关切,日春公司不是坦诚、积极应对,而是选择“耍横”:公司总裁放言“活动是我办的,我说谁中奖就谁中奖”,成为事件的导火索。
近年来,“茶王赛”“斗茶赛”“制茶赛”等各种针对提升茶农制茶技艺、企业甄选优质好茶的赛事此起彼伏、精彩纷呈。传承创新了历史悠久的“斗茶”文化,丰富了群众的茶文化生活。同时,高水平的“茶王赛”“斗茶赛”提升了茶农的社会地位,市场得好茶、企业得发展。而普及类的“制茶赛”提升了行业加工技能和茶品品质,对倡导工匠精神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有独特作用。目前全国有21个产茶省份,每年的各类型斗茶赛事不下几十场,涉及数万茶农和中小企业。如果都像日春这样的办赛水平,对茶叶赛事来说可谓灭顶之灾!作为专业媒体,我们呼吁,规范、提升茶叶赛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。绝不能让低水准、漏洞百出的茶叶赛事寒了广大茶农的心,冷了茶产业发展的好势头。
一要从规则、规程上规范茶叶赛事。近些年的茶叶赛事大都遵循市场化路子,确保了多方参与、合力推动,又相互制约、规范的整体氛围。但随着赛事的“扩容”,主办方水平良莠不齐,发生问题的概率在提高,此次“日春茶王赛事件”就是明证。我们呼吁,要从赛事的基础进行规范,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形成一套保障茶叶赛事成功举行、效果良性的基本规则、标准流程。二要提升茶叶赛事落实、执行的能力。首先要正心,牢记企业社会责任,事关茶农无小事。如果心存愚弄茶农的念头,最终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!也会为茶界所不容!其次要提高透明度。“茶王赛”“斗茶赛”等赛事不仅涉及茶农重要利益,还牵涉多方主体,如果流程存在瑕疵,不能够用公开、公平、透明去获得社会信任,这样的赛事不办也罢。怎样来提高透明度?专业、权威的第三方评审团,有检查监督的比赛流程,权威公正的媒体监督,代表公信力的公证机构参与等等,都是保障茶叶赛事行稳致远的必要条件。
近三年来,疫情不断反复延宕,茶农卖难问题时有发生。这些斗茶赛事融合文化、还兼具销售功能。举办一场赛事,推广了好茶,解决了卖难,促进了茶农增收,实现了分散的茶农一家一户无法做到的事情,为龙头企业也带来了经济和公益双重收获。对这样一种传承文化、服务市场、促进技艺、拉动销售的有益茶事活动,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和爱护。对茶叶赛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直面、解决,对那些心不诚、意不正、术不精的“害群之马”,应该坚决清除之。只有这样,才能守正创新、规范提升,让有益于行业、有益于社会,有助于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、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民间茶事活动,发扬光大、再立新功。
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伴夏茶网(茶社会)微信公众号banxiachawang
责编:画中仙窗外碟
此新闻来自于"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"
版权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伴夏茶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伴夏茶网,转载请务必注明"来源:伴夏茶网", http://www.bensino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。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的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资讯热点